2019:新商机预言(下)
笔者将从九个维度探讨2019年新消费背景下的商机与趋势,以期能够帮助企业家们对市场环境产生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探索出通往未来的出路。
五、市场扁平化,三四线城市空间巨大
近年来,消费是我国经济稳步增长的第一引擎已经成为业界共识。然而,在这庞大热闹的消费市场中,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则呈现着截然不同的消费图景。由于严格的落户政策和高企的房价,近年来一线城市的人口流入几近停滞,自2011年至2016年期间增速仅为1.5%,较2006年至2010年的5.1%显著下滑。北京和上海常住人口增速更是连续放缓,2016年分别降至0.12%和0.18%,上海常住人口增速在2015年甚至出现了负值。麦肯锡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城市家庭消费中产阶级及以上占比将大幅度提升,预计2022年达到81%,其中,三四线城市的中产阶级将成为未来占比增长最快的群体。在一二线城市逐渐饱和以及城镇化红利下,由于居住成本更低,物价相对便宜,实际可支配收入相对更高,未来三四线消费市场巨大。
相比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居民的消费主要集中在日常消费和大众相关消费的相关产品。摩尔士丹利调查数据显示,住房支出是一二线城市居民的头号支出,而在三四线城市仅排在第四位,排名前三的则是日用品、教育和可选消费(如旅游、餐饮、耐用消费品、医疗等)。而在“未来收入增加会怎么花”这个问题上,小镇青年更倾向于旅游和教育,此外,还有高达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计划在今后两年购买新车。然而与一二线城市相比,三四线城市的文化消费方式相对单一,演出、体育赛事和话剧等可供选择的文化活动相对较少,看电影则是小镇青年稳定、高频的需求。
虽然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市场更为朝气蓬勃,一二线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也不应忽视。最近几年涌现的一批新一线城市,如成都、杭州、武汉、重庆、南京等城市在商业资源聚集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等维度都迸发了极大的活力。各城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从消费规模来看,新一线城市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平均值为4293亿元。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来看,新一线城市贡献率为43%,一线城市平均贡献率为39%,可以看出新一线城市的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比一线城市效率更高,消费增长的势能也比一线城市大。
因此,有效布局三四线城市,同时与一二线城市既有联动又有差异,将为企业带来丰厚的业绩回报。首先,在产品梯度上,重视一二线城市居民对于健康、品质、个性的追求,以及三四线城市居民对于大品牌和实用性的热衷。此外在终端服务、传播主题等方面也要根据一二线和三四线居民不同的消费习惯进行差异化处理。
六、新养老产业,中国富豪第一代开始退休
在中国的人群分布中,一类消费群体也不应忽视,那就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成家立业的50、60后。4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了我国第一代叱咤风云的商界老板,如今他们很多已经到了或者即将到退休年龄,这批“退休富豪”也是我国消费市场中极具购买力的一类人群,如何挖掘这类人群的消费特点,满足其消费需求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退休富豪群体的消费呈现以下特点:首先,他们的年龄分布在60至70岁左右,对于健康保健是第一性需求;其次,在满足基本健康需求之外,退休富豪对于精神世界和兴趣爱好的追求也非常强烈。掌握巨大财富、具有先进消费观念和多元消费需求是退休富豪们的总体消费特点。
首先,医疗保健仍然是第一性需求。养老市场中也有多种康健养老模式,但是简单的吃住+医疗模式忽视了退休老人的心理诉求,远不适应市场需求。因此,田园综合体模式或许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方向。田园综合体概念起源于中共中央2017年一号文件,其意在打造一个适应老年人诗意栖居的理想地,同时也有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养老为依托的设施建设、养老服务等房产项目,通过为老年人提供家政、餐饮、休闲娱乐、康复医疗、介护照料和社交互助等一条龙服务,实现优质地产、优良服务和田园环境的有机结合,最终为退休富闲阶层老年人提供了一个颐养天年、健康舒适的养老天地。
除此之外,旅游和文化消费也是退休富闲阶层的主要消费方向。比如定制化老年游,精选全球适宜老龄人群的旅游线路,以候鸟式生活方式和新全球公民等概念为切入点,并进行线路的分拆和整合,打包形成适合老龄人口的定制化旅游产品。同时,圈子养老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中国有深厚的社群圈子文化根基,以情感与兴趣为纽带的图层式群住模式,不仅有效消除退休富闲老年人的情感孤立障碍,此外在相似兴趣的沟通学习过程中获得归属感和陪伴感。另外,多元的参与式文化活动,比如老年大学、英语角、理财沙龙等活动让退休富闲老年人走出单一的养老方式,获得精神文化世界的再次丰收。
总之,一批新老龄人口已经出现,新养老产业已经形成,需要我们注重该人群的心理诉求和消费特点,有针对性地挖掘其消费需求,形成多元丰富的养老服务产品,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
七、新童年市场,二胎政策下的育儿产业
近年来,由于出生率不断下滑,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数量收缩等因素,2015年我国全面实施二胎政策,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最新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我国0至6岁婴幼儿数量达1.4亿,其中,3至6岁婴幼儿数量超7000万。在二胎政策全面开放下,我国母婴行业迎来了第二次人口红利,其所蕴含的消费红利大约在每年1200至1600亿元的市场规模。与儿童相关的产业,比如玩具、幼教、服装产业以及食品产业由于资本的密集进入,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市场的加快重组,品牌的加速成长,使儿童消费行业具备了可观的产业规模和市场前景。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家庭教育消费占家庭消费的65.5%,有56.5%的家长将孩子教育投资放在第一位。具体来看,胎教市场仍待开发。目前国内有2000万的待产妈妈,然而只有大约150万妈妈接受了专业的胎教知识,仍有超过90%的市场还未被有效开发;另外,早教市场也是一个永不降级的消费细分领域。早教行业的主体主要包括了托育机构、幼儿园、早教中心和兴趣培训班等。有数据显示,预计中国早教中心参培人数将在2021年达到2730万人,早教机构市场规模将突破至2721亿元左右。新兴中产阶级对教育重视程度更高,2018年《早教蓝皮书》数据显示,早教支出在每月500至1000元的家庭占比最高,达到41.3%。除了传统的算数、英语课程学习,目前早教市场中也涌现了许多的STEAM素质教育培训课程,早教市场可谓一片繁荣。
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消费结构的升级、育儿观念的转变和新零售模式的崛起,加之母婴群体从妈妈扩大至爸爸和祖父母,母婴行业的发展迎来更多推力,母婴市场充满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例如,我国月子中心经过十年发展至2017年,目前市场规模已经达103亿元左右。未来我国家庭育儿产业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个性化。母婴家庭人群在育儿过程中的需求点将不断拓展,从传统的母婴家庭交流、母婴知识学习、育儿记录和分享等,结合衣食住行等方向进一步分化。此外,新爸爸群体也不容忽视,爸爸是儿童成长过程中负责孩子学习教育和品质塑造的核心角色,宝爸市场同样充满商机。
八、AI元年,引爆智能革命
2016年谷歌旗下开发的围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最终以4:1的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引发了全球对人工智能的热烈讨论,并引发多方资本加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2017年被业界称为人工智能商业化、产品化应用元年,国内外巨头纷纷布局人工智能,AI毫无疑问将成为继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个革命浪潮,将作为底层技术驱动并赋能各行各业。
聚焦到商业领域,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整个商业格局。在实践应用中,典型性的融合创新应用场景主要有三类:(1)行为辨识。主要运用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和传感器融合等技术。例如,美国零售巨头亚马逊的AmazonGo无人超市塑造了一个无导购员,消费者自行结算、拿完即走的消费空间。在顾客消费过程中,超市里的智能摄像头会实时跟踪记录顾客在商店里的行为,而货架上则安装了红外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多个传感器感性识别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上述行为数据最终传到云端通过算法计算以确定最终顾客是否购买了商品、购买了何种商品;(2)人机交互。该功能的实现主要运用语音识别、手势识别和增强现实等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国内许多初创企业都在尝试将人机交互技术应用到零售、家居等场景中。如在大卖场中,安装人机交互机器人,其能够充当导购员,能够识别顾客的语音,并根据后台数据库语料对顾客需求进行回应和引导,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并能对消费者数据进行储存以便进行大数据分析;(3)决策模型。主要运用线性模型、决策树集成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例如在无人驾驶中,通过收集多种传感器对外部道路、行人车辆等数据的识别,将数据发送到AI芯片中,通过大量的算法训练,AI芯片能够做出行驶决策,最终实现替代人类驾驶员的效果。
虽然从总体看,人工智能在商业落地中还处于萌芽阶段,技术应用、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等方面仍不成熟。但是毫无疑问,在国家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共同推动下,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只是时间问题。正如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冲击一样,人工智能也将对人类社会的行为方式和消费习惯产生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有许多岗位将被智能机器人所替代,比如翻译员、柜员、导购员等等。而VR、AR等技术的成熟落地,人类的消费场景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着眼未来,我们应该提前思考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全面落地?人工智能的到来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九、大数据时代,一切行为将清晰化
这是一个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力量不可忽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无处不在,数据可以对一切事物进行描述、记录、分析和重组,从而还原过去并能预测未来。大数据是基础工具,也将是宝贵财富,海量数据的处理及应用,将在现在及未来大放异彩,使人类的行为将更加清晰。在传媒业,大数据和算法的应用可以实现新闻的智能发布,这是今日头条成为独角兽的原因。在零售业,大数据分析使得消费者画像更加具体,除了可以智能推送,还能帮助生产定制化产品和服务。而如今被热议的产业互联网的背后更是大数据技术的推动,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以需定产,以传统制造业为例,过往是根据运营经验,决定采购计划和产量,容易造成产能过剩或不足,然而通过对流通终端产品的销售追踪,能够实现按需定产,减少资源浪费。可以说,我国的供给侧改革离不开大数据的渗透和应用。
我国零售产业因为最早实现互联网化,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更加深入。通过整合公司平台、客服和市场团队以及众多加盟商掌握的顾客数据,确定目标客户并进行有效服务,实现了零售产业的降本增效。比如零售巨头阿里巴巴,在数据和算法中心的支持下,可以根据消费者的点击、浏览和购买行为数据,智能预测消费者购物偏好,从而智能推送相关产品和服务。再如当下的拼多多,通过对消费者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帮助商家打造爆款产品或者按需生产。在过去,我国零售产业以企业为中心,商家目标客户流失现象较为突出,而大数据的应用则体现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新零售思想,通过大数据分析,迎合消费个性化、重体验的新消费趋势,减少了顾客流失率,增加了顾客复购率。
在广告媒体传播领域,大数据的应用使得媒体投放更加精准。互联网时代,我们已经从内容稀缺时代转变为信息过载时代,这对传媒业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如何使用户更方便、更快捷的获取特定信息,如何迎合用户个性化、交互性的新需求,是传媒业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在此以互联网媒体网红“今日头条”为例,其作为聚合新闻客户端,拥有强大的数据挖掘、搜罗和分析技术。通过在服务器上撰写各种代码的方式,对各大网站上的新闻进行搜索,之后通过大数据分析,将热门信息搬运到自己的平台上。与此同时,今日头条也对用户的信息浏览数据进行分析,以掌握用户对于新闻事件的种类、行业等偏好,最后实现信息推送和获取需求的精准匹配,从而在短短几年内迅速获得了海量用户。
结 语
时代的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没人做改变,只有去适应。了解了趋势,方能认准方向;认准了方向,方能导出正确的选择;确定了选择,需要明确的作为。唯有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地努力,方能适应市场,获得成功。
路虽漫长,但腿总比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