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e谷(齐河)孵化器官网

示例图片三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营销的本质——解决消费者的冲突!(二)

2018-09-14 11:12:52 中关村e谷(齐河)孵化器官网 阅读

接上回……

三、冲突的定义

所谓冲突就是指:对立的、互不相容的力量或性质(如观念、利益、意志)的互相干扰。比如:家庭和事业之间;爱情和金钱之间;上班和玩乐之间;美食和肥胖之间;老婆和情人之间等等。

冲突理论认为:冲突之所以发生,是当事人和冲突方价值观难以契合导致的,价值观通指一个人对外界的感知判断和自己的行为规范,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精神的(来自右脑),一部分是物质的(来自左脑),物质是精神的基础,物质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你会拥有怎么样的价值观,冲突源自价值观,价值观统一则冲突不会发生,价值观不统一,双方彼此难以说服的时候,冲突就发生了。说白了,就是人的需求是有限的,人的欲望是无限;有限和无限之间就蕴藏着冲突。有了冲突,就会要有解决方案;解决冲突,就是营销的根本所在。

正是由于冲突来源于我们个体的左右脑的不统一,因此,冲突是不可调和,不可避免的;一旦冲突发生,就产生了需求,也就为营销提供了可能性。而基于解决冲突的营销,绝对不仅仅是满足了“15分钟的关注度”的需求,也绝非一时KPI的增长,应该是能占消费者思维一席之地的,能占据消费者更长久时间的深度方案,也是大创意的原点。

奥巴马能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正是基于他的竞选诉求,不仅仅只是描述了一个伟大的美国梦,而是针对现状,洞察了并解决了当时美国民众右脑的美国梦VS左脑的美国现实之间最大的冲突。(奥巴马正是解决了小布什执政8年之后,美国经济跌入低谷,失业率到达高峰后,所有美国民众内心最大的冲突——渴望更好的生活,渴望真正的改变。)

无论是左脑的理性,还是右脑的感性,所有的美国人都急切的需要一场改革,帮助自己,也帮助美国走出低谷。当左脑和右脑的冲突达成统一时,正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奥巴马的竞选广告始终围绕“改变”作为诉求,帮助奥巴马成为首位美国黑人总统。

782583737990431673_20180824143533_466.jpg

而四年后,奥巴马尝到了冲突营销的好处,继续洞察当时民众最大的冲突,以“改变”为基础,提出了“前进”的竞选口号——广告旁白说:“尽管仍有更多要做的事,但也有了实际的进展。”

285556272356154004_20180824143548_466.jpg

无论是“改变”还是“前进”都是帮助奥巴马竞选成功的利器,无论是“改变”还是“前进”都解决了当时美国选民们内心的冲突和不满,而对比来看,其他的竞选对手,2008年希拉里的竞选广告——“我在这里,是要赢的”,向世人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美国梦,而希拉里作为其中一员,也要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诉求完全打动不了水深火热的美国民众,解决不了美国民众内心的冲突。


四、大数据的时代,数据也要提供能够解决消费者冲突的数据

如今的市场,已经无法脱离“大数据”营销;掌握了大数据,就掌握了市场,掌握了市场的变化规律,但是,数据是人的数据,需要读懂人心的数据,才能为人所用。尤其今天的技术已经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可以看到“今日头条”这个APP里,每个人的头条都是不一样的,你关心的才是头条。它通过大数据判断你是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时间关心什么样的新闻。有性别的定向、年龄的定向、作息时间的定向、地域的定向,不断地在细分,而信息流广告的厉害之处,就是它可以让新闻和信息流广告非常精准地匹配读者。

414850010491385009_20180824143632_862.jpg

而一个品牌投放信息流广告的时候,由于新闻的不同,读新闻的人不同,读的时间和地点不同,你就需要去调整你的品牌推广诉求,针对个体进行营销和传播——这也就意味着大数据需要对个体的“冲突”进行解析,解构出个体消费者的需求、喜好,进一步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推送给其相应的解决方案。而信息流广告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是否洞察到了个体需求所在,是否洞察“冲突”所在,否则只是千人一面的标准化传播,已经很难被追求定制化和个性化的消费者所接受。

也就是说掌握大数据并不决定市场的成败,从统计学角度出发,决定胜负的并非数据的运算能力,而是运算观点。观点就是假设,对市场的假设,对人群的假设,对冲突需求的假设,然后才能产生判断,进行下一步的预测。可见:让大数据有观点的,洞察到能够解决冲突的数据,归根到底还是人。

曾经二次预测奥巴马赢得大选的美国当代知名统计鬼才纳特.西尔弗,认为“信息总量快速增加,速度之快,让我们对如何处理信息的理解,以及我们分辨有用信息和虚假事实的能力往往都跟不上,我们拥有太多信息的时候,本能的采取简便做法就是选择性处理。数字没法自己讲话,是我们替他们在说话,我们赋予他们意义。我们可能会用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解释数据,让数据脱离客观的事实。”

因此有研究指出,关于人的数据,有高达80%的不准确性,因为研究对象是人,人有丰富的右脑触感,就会存在无数种可能性和变化性,甚至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对同一事物都会有不同的认知。

我们在判断数据是否有效时,千万不要忽视了左脑和右脑之间的冲突,既要有精准的判断,也需要有人性的洞察,否则数据只是数字而已。

855871224987782754_20180824143733_750.jpg

434737601431857935_20180824143747_864.jpg


被孩子们津津乐道的乐高,每年都以递增的速度扩长市场,但在2003年却曾面临了破产的窘境。

在当时并没有云端也没有大数据的情况下,乐高通过搜集无数小时的视频,数以千计的照片和日志以及无数消费者面对面沟通总结,极度深入探索消费者后,发现自己的产品和儿童的需求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当时的孩子更喜欢即刻能玩到乐趣的玩具,而像乐高这样需要耐心搭建的“慢”玩具无法迎合没有耐心的小消费者们。

通过对小消费者的重新认知,再重新分析之前的数据,视频,材料,乐高嫁接了更多的娱乐文化,电影文化,为乐高带来更多刺激“立即销售”的驱动因素,坚持左脑的【产品策略】外,更采取了满足右脑需求的【内容营销】。

乐高是如何做的呢?

左脑的产品策略:将产品不断升级,类似与游戏打怪升级的策略,让痴迷于此的人,不断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永远能沉迷于乐高的世界之中——基于数据分析,乐高洞察到乐高的忠实粉丝们,乐忠于将乐高组装成各种形态,建筑,人物,动物等等,他们时刻希望升级自己的乐高水平,甚至有人放弃了自己的百万年薪,转身投入到乐高积木创作的世界的“世界上最杰出的乐高艺术家之一”的Sawaya。

872208826248884157_20180824143818_251.jpg

Nathan Sawaya 的个人展览

他甚至用乐高,为87届奥斯卡金像奖创造了专属的“乐高小金人”

238822417408512025_20180824143846_208.jpg

而右脑的“内容思维”则是:如何打动那些不是骨灰级的粉丝,也能迅速成为我们的一员,让他们感性的喜欢上乐高。更重要的一点是,是否能找到乐高只是“玩具”的局限——于是我们看见了乐高和无数电影的经典组合,乐高也成为父子,母女之间互动的道具,当然也不乏痴迷的父亲母亲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爱好,培养乐高下一代的趋势。

291825970260581376_20180824143906_112.jpg

功能成为标配,情感成为强需,如果乐高只是执迷于追求数据上的分析,那他只能在他的忠实粉市场垂直生长,估计就很难躲开2004年的破产;只有深入体验了孩子们右脑的需求,乐高才会衍生出今天如此繁多的产品系列,无论是大电影系列,还是女生专属系列,都源于对人性本身的洞察,是来自右脑的的需求。

所以,当你在全世界最大的乐高店里,可以把自己的头像做成乐高拼图,挂在家里自我满足的时候,是不是会觉得乐高是最懂你的呢?

有效的数据,必定来自好的数据观点,而观点必定来自用户的使用情景和需求是否存在没有被解决的冲突,只有将两者均衡发展,统一发展,数据才能为人所用。尤其在这到处都充满数据陷阱的时代,能够帮助消费者解决冲突的数据洞察,才能为企业带来实际的价值,也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利益。

是否对您有所启发,后续更精彩,敬请关注。